摘要: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考试RIP的报文格式:现在较新的RIP版本是1998年11月公布的RIP2[RFC2453](已成为互联网标准协议),新版本协议本身并无多大变化,但性能上有些改进。RIP2可以支持变长子网掩码和CIDR。此外,RIP2还提供简单的鉴别过程支持多播。
1.RIP的报文格式
现在较新的RIP版本是1998年11月公布的RIP2[RFC2453](已成为互联网标准协议),新版本协议本身并无多大变化,但性能上有些改进。RIP2可以支持变长子网掩码和CIDR。此外,RIP2还提供简单的鉴别过程支持多播。
图7-17所示为RIP2的报文格式,它和RIP1的首部相同,但后面的路由部分不一样。
RIP报文由首部和路由部分组成。
RIP的首部占4个字节,其中的命令字段指出报文的意义。例如,1表示“请求路由信息”,2表示对“请求路由信息”的响应或未被请求而发出的“路由更新”报文。首部后面的“必为0”是为了填满4个字节。
RIP2报文中的路由部分由若干个路由信息元素组成。每个路由信息元素需要20个字节。地址族标识符(又称为地址类别)字段用来标识所使用的地址协议。如采用IP地址就令这个字段的值为2(原来考虑RIP也可用于其他非TCP/IP的情况)。路由标记填人自治系统的号码,这是考虑使RIP有可能收到本自治系统以外的路由信息。再后面指出某个网络地址、该网络地址的掩码、下一跳路由器地址以及到此网络的距离。一个RIP报文最多可包括25个路由信息元素,因而WP报文的最大长度是4+20x25=504字节。如路由信息元素的数目超过25,则必须再用一个RIP报文来传送。
R1P2还具有简单的认证功能。若使用认证功能,则将原来写人第一个路由信息元素(20字节)的位置用作认证。这时应将地址族标识符置为全1(即(kFFFF),而路由标记写人认证类型,剩下的16字节为认证数据。在认证数据之后才写人路由信息,但这时最多只能再放人24个路由信息元素。
RIP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将此信息传送到所有的路由器。RIP的这一特点叫做:“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网络出故障的传播时间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例如数分钟),这是RIP的一个主要缺点。这个问题在5.3.3节中已经描述过,这里就不再重复。
但如果一个路由器发现了更短的路由,那么这种更新信息就传播得很快。
为了使坏消息传播得更快些,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让路由器记录收到某特定路由信息的接口,而不让同一路由信息再通过此接口向反方向传送。
总之,RIP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但RIP的缺点也较多。首先,RIP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15(16表示不可达)。其次,路由器之间交换的路由信息是路由器中的完整路由表,因而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开销也就增加。最后,“坏.消息传播得慢”,使更新过程的收敛时间过长。因此,对于规模较大的自治系统就应当使用7.3.3节所述的OSPF协议。然而目前在规模较小的自治系统中,使用RIP的仍占多数。
返回目录:
编辑推荐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