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信工程师交换技术拓扑驱动的LSP建立:标记交换路径建立的另一种方式为拓扑驱动。拓扑驱动以网络的拓扑结构为基础进行标记的分配。我们知道,网络上各路由器需要了解当前网络的状况,以决定分组的转发路径,这些工作是由路由协议(OSPF,BGP)辅助完成的。
1.拓扑驱动的LSP建立
标记交换路径建立的另一种方式为拓扑驱动。拓扑驱动以网络的拓扑结构为基础进行标记的分配。我们知道,网络上各路由器需要了解当前网络的状况,以决定分组的转发路径,这些工作是由路由协议(OSPF,BGP)辅助完成的。例如,各路由节点利用OSPF定期地向其他节点分发网络状态信息,各节点根据收到的信息在本地生成或维护一个网络拓扑图并以此为根据计算路由。如果网络状态发生变化(某条链路或某个节点出现故障),则需要更新本地的网络拓扑图,并重新计算路由。拓扑驱动以路由表为基础,沿路由方向逐跳进行标记的分配,由于去往不同目的地址的路由事先已计算好,拓扑驱动的标记分配方式相当于一种“预分配”的方式,与实际到达的分组无关。
2.控制驱动的LSP建立
标记交换路径建立的第三种方式为控制驱动。控制驱动方式的具体执行过程是:在数据传输开始之前,利用控制协议(如LDP协议或扩展的RSVP协议)发出请求,各标记交换路由器接收到请求后即进行标记分配直至标记交换路径的建立。
利用扩展的RSVP协议建立标记交换路径的过程如下:MPLS人口节点在发送数据前,首先沿路由方向逐跳向下游节点发送一个“路径建立”(PATH)消息,并请求下游节点为该数据流分配一个标记,该消息经过沿途各节点的转发,直至出口节点。出口节点接收到PATH消息后,根据自己的资源情况,判断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如果能满足要求,则在本地分配一个与该数据流相对应的标记,并沿着数据传递的相反方向(向上游节点)发送一个包含该标记的“预留”(RESV)消息。每个上游节点接收到该RESV消息后,与它的下游节点一样,做相同的资源预留操作,并向上游节点发送RESV消息,直至整个标记交换路径的建立。
前面叙述过LSP的路由选择有两种方式:逐跳式路由和显式路由。数据流驱动和拓扑驱动允许各节点独立地为每个FEC选择下一跳,属于逐跳式路由。而通过信令控制建立的LSP,如果没有指定中途经过的节点,也应属于逐跳式路由。但如果每个LSR不是自己独立地决定下一跳的选择,而是由某个LSR(通常是LSP的人口节点或出口节点)规定好LSP中的部分或全部的LSR,则该选路方式就属于显式路由方式。
返回目录:
编辑推荐:
通信工程师备考资料免费领取
去领取